智能安防行业发展政策利好

  • 政策利好

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,从最开始的平安城市、智慧城市、311试点工程、雪亮工程项目,形成全民安防理念;到“十三五”战略规划,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应用;再到2020年提出的“新基建”,大力发展5G基站建设、城市轨道交通、大数据中心、人工智能等,促进智能安防产业化发展。

  • 市场需求旺盛

整体来看,我国智能安防行业从2013-2020年期间,市场规模稳步增长。按照我国智能安防渗透率5.5%进行测算,2020年我国智能安防市场规模约为576亿元,预计到2026年,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00亿。

智能安防以城市安全(G端)为切入点,延伸至群体(B端)安全,渗透至个人/家庭(C端)安全,从大到小,从复杂到简单,市场范围不断扩大

结合GDP增长率及城市化发展速度,以及整个监控行业相关技术的成熟,使得智能安防监控设备成本逐年下降,购买一套智能安防设备的价格不再那么高昂,基于对人身、财产安全保护的等安防需求意识的提升,家庭、微型企业、超市等机构的轻型、小型安防设备,更将扩大这一市场的需求,这块市场有可能会有爆发性的增长。

从行业应用来看,安防产品在平安城市应用最为广泛,但随着城市智慧、教育智慧化、生活智慧化的发展,智慧交通、智慧楼宇、文教卫行业也将给安防产品带来一波新的需求。

  • 呈现产业集群发展特征

我国的安防行业深圳是起点,目前智能安防行业形成了“环渤海”、“珠三角”、“闽东南”、“长三角”,四大产业集群,占据我国安防产业约2/3以上的市场份额,依托产业园聚集行业相关产业平台

  • 市场呈现金字塔梯队

目前国内智能安防企业的竞争分析来看,第一梯队的海康威视、大华股份颇具优势。

  • 智能安防将朝前端化、云端化、行业化发展

随着视频监控设备的全面覆盖,海量数据随之产生,数据的处理将成为智能安防落地的重要环节,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,从本地传输至云端,已无法满足类似于人脸识别、行为报警等需要低延时的业务需求,数据处理逐渐向前端转移,将AI算力注入边缘,通过统一调度IPC、NVR等分散式的智能设备资源,在数据源头就近提供以视频为核心感知数据,实时预处理、存与传等服务,在提升业务敏捷性、实时性和系统可靠性同时,实现从端到端的数据就近处理方式,减轻后端分析的并发压力。

随着智能安防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智能安防硬件进入市场,不同厂商之间以硬件为主,加入智能化服务,产品处于一对一模式,服务升级或更换大都需要借助本地化服务。现阶段已有厂商开始尝试数据云端化,智能化以云端模块化灵活配置的方式提供给终端客户,产品为一对多模式,极大提升服务的灵活性和个性化,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,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。

安防智能化让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进入市场,数据治理逐渐开始成为问题,不同厂商之间的数据大都无法互通共享,成为数据孤岛,未来,智能安防应打破壁垒,数据互通,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,减少数据治理问题。

智能安防目前主要解决的是特定行业特定场景中的问题,产品无法走广而大路线,而应该细分行业与领域,根据目标客户,深入切合业务场景,深度解决某一领域的问题。

智能安防行业发展政策利好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滚动到顶部